新西兰潮流速报(新西兰特产网) www.XinXiLan.Tech 用心提供新西兰的各种资讯,想要我们帮您找什么,点这里告诉我们!

新西兰特产:旅游景点,移民+留学,新西兰蜂蜜,奶粉,红酒和保健品

当前位置: 新西兰特产 > 新闻 >

新西兰素纱禅衣与“文化对话”

时间:2012-07-21 00:00来源:新西兰 先驱报 作者:New Zealand 点击: N



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立言收

  周末小聚,永杰兄提说秦始皇兵马俑二号坑挖掘出的一批青铜剑,出土时依然光亮如新,锋利无比,经研究发现是表面镀了一层铬盐化合物的缘故。而这一成果,德国与美国分别在1937和1950才发现并申请专利。不禁感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足以令我辈後代子孙现在还有夸耀於世人的资本。
  由此想起当年我在北京赛特集团采访,谈到他们曾组织“中国古代科技展”的世界巡回展出,其中有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国宝“素纱禅衣”(复制品),并当场表演2100年前的织造工艺,观众还可以亲身上织机体验古代织丝的过程,一时间所到之处观者如潮,舆论为之轰动。
  说到这素纱禅衣,是世界上现存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制作工艺最精、最轻薄的丝织成衣,1972年在长沙马王堆乡出土两件,长160厘米,袖子通长195厘米,是典型的古代汉服宽袍大袖,一件重48克,一件重49克,均不足一两,没有染色,没有衬里,几乎全透明,除却较厚重的绢制领、袖和衣襟,实际重量只有20多克!真正是“薄如蝉翼,轻若烟雾”。禅衣的主人是墓主西汉初年长沙国丞相、軑侯利苍的夫人辛追,同时出土的还有大量的丝织锦绣,说明中国古代高超的丝织工艺使得上层贵族“衣锦衣,裳锦裳”的奢靡得以成为现实。想辛追夫人当年,在色彩华丽的锦袍外罩上透明纤巧的禅衣,织锦的花纹若隐若现,朦朦胧胧,更显华贵,或迎风而立或徐步而行,无不翩若惊鸿,飘然若飞。
  这样一件素纱禅衣,即使在科技腾飞的今日,复制也是个大难题。最初的研究者使劲浑身解数,制成的禅衣还是有80多克重,原因是现代的蚕宝宝身形粗大,吐出的丝也不复汉代的纤细,於是研究部门从栽桑、养蚕入手,历经20多年,才复制出了重49.5克的禅衣——毕竟还是比真品重了0.5克!
  千百年来在陆海两条丝绸之路上,中国丝绸素有“轻纱薄如空”的传说,素纱禅衣的出土,终於使传说有了实证。
  人在海外,面对不同的文化体系,对自己民族的灿烂文明会感到格外骄傲自豪,但时时也会感到困惑——为什麽现在中国经济发展了,世界各地到处是“MadeinChina”,到处是孔子学院,却不能提供新的能够令世人瞩目的文化产品?日前友人Email来一篇北大教授的讲稿,打开一看,作者是北京大学跨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也是我大学时代的老师乐黛云教授,立即肃然起敬。她以《关於中国文化面向世界的几点思考》为题,多方论证,她指出:文化与文化相处,最根本就是对话,是一种面对面的关系,而并不是像以前那样,要统一思想,让你的思想与我的思想统一,我的思想把你覆盖、同化。这个问题在国内是挺严重的,很少尊重别人的思想,总是用自己的思想去覆盖别人,特别是回想一下文化大革命,提倡五个统一,“统一领导、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舆论、统一行动”,如果真正贯彻,就没有什麽生机了。中国人的创造为什麽现在发展很慢,就是因为大家都统一,新思想萌芽受到弱视。所以,对话要承认差异,“如切如磋”,总是在摩擦,总是在互相的琢磨,完全是和平的。
  纽西兰一向注重多元文化,一向强调文化没有高下之分。作为我华夏子孙,如何对待其他民族的文化,如何实施跨文化交流,是个大课题。我们固然可以将拥有素纱禅衣、镀铬铜剑的高度发达的古代文明作为傲人的谈资,但这无助於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乃至与世界对话,从而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最重要的,我们要有一颗尊重别人的心,要有平等相待,互相切磋的诚意,才能汲取各民族文化之长,才能避免阿Q式的“老子先前比你们阔多啦!”的庸陋浅薄。
(责任编辑:新西兰 XinXiLan)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