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潮流速报(新西兰特产网) www.XinXiLan.Tech 用心提供新西兰的各种资讯,想要我们帮您找什么,点这里告诉我们!

新西兰特产:旅游景点,移民+留学,新西兰蜂蜜,奶粉,红酒和保健品

当前位置: 新西兰特产 > 新闻 >

樱迪芍园--华裔中介事件谈余波之一:奥克兰

时间:2016-08-20 00:00来源:新西兰 先驱报 作者:New Zealand 点击: N
  生活,谈社会;谈邻里,谈教育;
  一家之言,一管之见,一窥之豹; 谈家谈社会,谈教育谈老人;有点英语,夹点古语,还有俏皮的网络语,都是纽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时时思索,与时俱进,坚持简单的幸福...樱迪芍园,秋意渐浓,也希望分享大家的真知灼见眼界见闻。联络信箱:
[email protected]


  最近的中介事件,细节我不再多说,大致是一位房地产华人中介给Winston Peter s写信,说:中国人用一袋一袋的钱买房(“bags of cash”),接著又扔了第二个深水炸弹,火力更猛:Auckland too much like China ...
  一时间,网上微信里“ 汉奸”“ 民族败类”“洋奴”不绝于耳,还有人认为这是政治阴谋,借用其它族群的媒体或名人来批评自己民族人的缺点,有朋友看到感觉很不舒服,有朋友说他们是针对“普通话的华人的”,还不断在网上人肉他(也算正常),在网上呼吁“要断他的粮”,他不是房地产中介么?...
  还有言论就说,“新移民在一个新国家生活,面临文化的重新磨合,开始新的创业,克服各种困难,已经很不容易,应当多鼓励扶持!”...
  相当多人持有“家丑不可外扬”的观点,在家里怎么打斗都行,就是俗称“窝里斗”,就是不好到“外人”面前说...“这么干就是有病”...这种说法也不少,包括我自己有三个我很尊敬的朋友...
  细细读了原文,尤其他本来是用英语写的,语气语境有时换一下,意思会很微妙地就有了区别,比如“ I love you", 歪果仁说得像喝凉水似的,换成中文“我爱你”就蛮让人害羞答答的,比如“我们开心的要命”英文会说“sick as pigs”(像个病猪)...讲真的,这孩子的英文写得比我好太多了,也比我认识的不少在这边晃了几年连个韩国人的理发店都不敢进去的“留学生”强。
  他里面的言论我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同意的,比如“奥克兰太中国”...与我自己而言,我们家也不算太中国,而更像这位中介所期待的“We remember Auckland as being a city with a unique blend of European and native
cultures that is termed "Kiwi", while the influx of migrants from different ethnicities steadily added vibrancy, colour and prosperity to the city.” 这在我家,不是“we remember" ,而是“fact”,我家出游,都是三种护照:中国、新西兰、瑞士。其实在我个人的世界里已经不那么中国,60%吧,中国菜中国话,还有这里中国文字写新西兰文章。
  但是,我有趣地发现,我的不少朋友生活在不光是中国,甚至是不开化的某些小县城!你去倒霉路看看,说真的,就是中国小县城都比奥克兰有些地方充满民俗民情的亲切,你去很多小餐馆看看,狭窄而拥挤,不少来讨家乡那一口的我同胞,角角落落的油腻,不时有缺个小口的廉价瓷碗,两元店的各种颜色的塑料杯,糟糕的难以下脚的厕所,餐馆的老板娘抱一个娃来收拾桌子,服务员鲜有统一制服...这是不少人的“月常”或者“日常”。
  奥克兰是不是“太中国了”呢?
  我敢说至少不用英语你在奥克兰生活是没有问题的,东区差不多有三处类似China town:Meadowland商圈,Highland park T-mart那一带商圈,还有Ti Rakau大华那一带。更别说倒霉路一致呼声很高要整成China Town呢!
  如果去华人餐厅就知道了,10桌有9桌都在议论房价,买与卖。尤其是上海人,北京人,杭州人,深圳人一说到房子眼睛都冒火。可能与他们在国内就处于房产交易的利得者位置有关。
  东区以Howick最有历史最有名儿,曾几何时是被别称为Chinwick的。
  Flatbush是最近十年发展起来的新区,基本上Danemora那一片区我记得过80%是亚洲人,而且基本上是印度人与中国人平分江山之势。那边房子比较新,比较modern,一大片,很整齐,国人是比较喜欢的,深圳不少新过来的都买在那一块,但是地小,房子几乎占了整个section。记得有朋友曾经自嘲,称那里的学校是“印度人的国际学校”,基本是印度人中国人的世界了。
  有一次,我去Point View小学的一个Twilight的活动。说真的,吓了我一跳,目测应该超过1/3的华人,不少印度人,欧裔的童鞋们已经是少数民族了,LOL...
  我家附近的高中,Maclean College,无敌海景名校,学术成绩体育各方面综合成就在全国公校绝对名列前茅。两年前,我隔壁邻居的孩子升上这个高中,孩子喜欢历史,在这边出生长大的。新西兰的娃学东西比较不功利,并不想的那么长远:学经济呀挣钱啊...这边的孩子也很可能喜欢历史呀艺术啊,这个孩子的姐姐就是学艺术的,我自己儿子就喜欢演搞笑剧…结果这孩子去了那“名校”,班上竟然可以不必说英语了!中文就够用!还有国内过来的同学怎么也想不明白,老问他:你干嘛喜欢历史啊?...
  邻居很无语。孩子也越待越不自在。第二年就转学了,大房子也不住了,换了个区委屈著住个小一些的房子,就为了给孩子换个环境。要知道,这名校,也已经是很多kiwi羡慕得像私校一样的存在了啊!我有时候跟丫头的同学妈妈谈到我们住这个校网,立马可以收一杯口水的感觉哦...
  刚刚调了一个数据,很有意思,奥克兰最多被使用的12种语言里,英语占95.6%,在全国97.8%;国语在奥克兰3%,在全国1.3%;粤语在奥克兰占2.4%,在全国占1.1%...(见图一)
  在奥克兰的同学们,自己想一想:您自己,您的家人,您身边的朋友,统计一下,您生活中使用或者交流或者听到的的各种语言的比例是怎样的... 我敢打赌,至少我认识相当一批人,中文或者粤语占的比例不说百分百,估计也有九成以上,在生活中,过来十年只会说yes or no的也不少见...
  那您算不算生活在一个很中国的奥克兰呢?
  还有一个统计数据我也很感兴趣,见图二。2001年,亚洲人口占到151,644,那时我来纽国之前两年,2013年,307,233人,翻了一番!!想想原来的当地人的感觉... 稍微想一想...就好...
  想一想,您来了很多年了,您有没有参加过学校的community meeting?有没有作为helper参加过孩子的各种学校或童军组织的camping?您有多少次可以在校园驻足跟其他族裔家长聊两句?您有没有主动好好学几句英语哪怕是好方便自己跟孩子的老师交流一下?您的生意客人里面有多少其他族裔?您有想过为奥克兰的其他族裔考虑过怎样吸引他们作为你的客人吗?您知道他们喜欢怎样的消费环境和体验吗?...
  昨天我在孩子教室,墙上大大地贴著:Live,Love and Serve Our Community。华族真的了解或者想去接触了解我们的社区里的街坊邻居吗?知道人家的所思所想所忧吗?您真的Love your community吗?更加,您为自己的社区做过什么吗?别光跟我说您交税了,那是公民最基本的义务,您不交税那就是犯罪了,咱不把道德基准线定那么低...
  有些不光不关心周围其他族裔的街坊邻居,甚至专宰同胞,有的在国内会做把椅子这里就敢给你做房子,一把鎯头就敢接给人家换SPA的活儿...这个情况我在深圳都难以想像呢,所以我说好多人根本是待在没有开化的小县城么。
  别说那些为移民做turnover而价格绝对属于扰乱市场级的特产品店什么的,歪果的local哪里知道这中间的猫腻?还有建筑市场上,只有中国人狂压同行的价格!而某行业协会成立的目的不是去维护行业内各产业的利益,理顺恶性竞争,制定行业内攻守同盟,竟然是什么捞什子“ 让主流社会认识到华人在##业的地位” !还能更加不自信一些么?!你的地位已经到了让人闪都闪不开的地步好了吗?...
  据《先驱报》2016.7.23 A2版报导:社会政策评估和研究单元(旧称家庭委员会)发布的最新年度报告反映,亚裔家庭经济状况良好,但却比其他Kiwi更为脆弱。
  在双亲、有孩子的91%亚裔家庭中,父母至少一人有工作,81%的亚裔家庭收入达到报告所称的“充足收入”,高于家庭收入处于中位数的比例60%。但19%亚裔家庭称过去一年曾经遭受歧视,32%表示无法顺畅表达自己的身份,46%称觉得独自走在社区感到不安全,53%对自己的工作时数和时薪不满意,58%亚裔的住房支出超过税后收入的四分之一。
  报告还反映,岛裔家庭收入低于平均水平。单亲家庭的经济状况更差,只有46%能达到“充足收入”...
  您的“充足收入”超过整个国家中位数的30%,几乎是岛裔的两倍!您还好意思说自己需要“主流社会”的帮助?体谅您是新移民的不容易?!
  记得有份新西兰当地媒体的一篇文章题目就叫《奥克兰是我们的了!亚裔人口或超毛利人成老二?》2015年10月1号的文章...
  这些还不能说明问题吗?
  我不想争论空的要命的观点,我只陈述自己知道的情况。下一篇也许谈谈什么是言论自由,边界在哪里。也想谈谈民主是什么,个人觉得民主无非百分比。
(责任编辑:新西兰 XinXiLan)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