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潮流速报(新西兰特产网) www.XinXiLan.Tech 用心提供新西兰的各种资讯,想要我们帮您找什么,点这里告诉我们!

新西兰特产:旅游景点,移民+留学,新西兰蜂蜜,奶粉,红酒和保健品

当前位置: 新西兰特产 > 新闻 >

新西兰亲子阅读:漏兽之夜——胆小者慎入

时间:2015-04-18 00:00来源:新西兰 先驱报 作者:New Zealand 点击: N

  

  书名:Night of the Gargoyles(漏兽之夜)
  作者:Eve Bunting
  绘画:David Wiesner
  出版社:Clarion Books(1994年)
  适合年龄:10岁左右


  去欧洲旅行时,古老建筑屋簷上伸出的各种怪兽可曾吸引你的目光?这些怪兽们舌头上满布青绿苔,浑身被日晒雨淋侵蚀得坑坑洼洼。瞧那个守在大钟下长得像老虎的有翼兽,彷彿大钟每一下滴答声都让它更皱紧了眉头。不远处那位更接近于人类的家伙,已被一群呆头呆脑的鸽子们霸占成窝,可这些没礼貌的家伙又是乱啄又是掉毛,还不分场合乱屙乱撒。
  这些怪兽千奇百怪,但都长伸脖颈,张嘴呲牙。下雨时,大部分雨水会顺著它们背后的一道槽喷出大嘴,这样就减少了对建筑物外墙的侵蚀。在英语中,这种既有实际功能又有装饰作用的怪兽叫做“gargoyle”,来源于走水时发出的“咕嘟”声,也有“喉咙”的意思,中文可以简称为“漏兽”。
  早在古埃及的建筑上就已经出现了这种怪兽,中世纪时欧洲又发展出各种版本。据说一位7世纪左右的法国神父降伏了一头喷火龙,但它的头部无法被烧燬,于是被安在教堂屋顶,用以驱邪。
  如果你喜欢探讨历史和文化,不难发现龙在中国和欧洲的象征意义大大不同。别的不说,中国龙大都喷水,建筑上装饰的龙起到镇火的作用。中国龙从早期的类似于猪的外形经过了漫长的演变,到清代时已经成了蛇身、马面、鹿角、鱼鳞、鸡爪等的组合,代表著皇权。而在西方,龙是喷火的,更像是加了翅膀的恐龙,在各种传说中龙亦正亦邪,中世纪的骑士们多以屠龙为成名之举。新西兰名导彼得‧杰克逊的《霍比特人》系列大片里巨龙Smaug就是最典型的欧洲龙。
  话题扯远了。你可曾想过,当夜幕降临,人类和大部分动物鼾声此起彼伏,漏兽们此时还会保持原样吗?
  伸一伸僵硬了一天的腰,打几个大大的哈欠,赶走那些可恶的鸽子,漏兽们纷纷甦醒,开始夜色中的活动。它们爬下高楼,一路上窥一窥博物馆里的木乃伊、面目空洞的骑士盔甲,到老树干上挠会儿痒,一把推走广场喷水池里的小天使,一屁股坐进泉水,跟远道而来的漏兽朋友们聊聊天,顺便捉弄一下胆小的守夜人……黎明时分,它们又得爬回各自的岗位,恢复僵硬的守望。
  Eve Bunting和David Wiesner的这本书非常精彩,Bunting的文字、Wiesner的插图,把建筑物上凝固的怪物写活了、画活了。平时看Wiesner自已绘画、写作的书,文字通常少之又少,而这本书里Bunting的行文是真正的诗。
  这本书全是黑白,非常适合这个初看上去吓人,仔细研究其实很幽默的故事。
  不知作者和艺术家是如何合作的,先写了文字再画画,还是想到一个精彩画面再写文字,每一页的解说和画面总是相得益彰。
  Wiesner非常喜欢变换画面的大小,有双面对开的大场面,有一页分成上下两幅,也有一页上文字和空白占大部分,画面只占一个窄窄的竖条。
  Wiesner使用留白是出了名的大胆,在《三只小猪》那本书里,他甚至让前后两个页面完全空白,让读者想像小猪们在天上的飞行有多么远,而一些家长显然跟不上作者的想像,还打电话给出版社投诉,要求换书
  !童年最大的好处之一是丰富的幻想。孩子们不受所谓常理拘束,想像天马行空,大到日月山川,小至花鸟虫鱼,无不成为各种故事的角色。欧洲老建筑上的漏兽们,岂不是绝好的故事主角?
 

(责任编辑:新西兰 XinXiLan)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