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潮流速报(新西兰特产网) www.XinXiLan.Tech 用心提供新西兰的各种资讯,想要我们帮您找什么,点这里告诉我们!

新西兰特产:旅游景点,移民+留学,新西兰蜂蜜,奶粉,红酒和保健品

当前位置: 新西兰特产 > 新闻 >

新西兰警报解除 现在是提问时间恒天然“乌龍”事

时间:2013-09-05 00:00来源:新西兰 先驱报 作者:New Zealand 点击: N

  平地一声起惊雷,正当新西兰人因为恒天然“肉毒杆菌”风波,已经无奈接受“我们已经不是100%纯净国家”这样的“既定事实”时,就在上个礼拜的这个时候,一个让大家不知应该笑好还是哭好的重磅消息传来。
  新西兰初级产业部证实,在经过了195次反覆严格检验後确定,在恒天然被污染产品里发现的并非此前公布的有致命威胁的肉毒杆菌(Clostridium botulinum),而是一种叫做Clostridium sporogenes(生孢梭菌孢子)的细菌,这种细菌对人体没有危害。  
  什麽情况?这个举国震惊、举世瞩目、占据世界各大媒体头条,劳烦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人民日报连篇累牍报导的事件,它,它,它居然是个“乌龙”?!
    
  我们真的可以松口气吗?

  笑比哭好,那不是“肉毒杆菌”,业界还是松了口气。  
  初级产业部署理总干事Scott Gallacher表示,这一结果显示新西兰和恒天然拥有“坚固而清晰的平台”,“我们的产品没有问题,可以重新进入受风波影响的海外市场。”  
  在政府发出声明後不久,恒天然首席执行官Theo Spierings旋即表态,恒天然非常高兴他们的产品没有对消费者构成“实质性”威胁,也对恒天然产品重新进入国际市场,尤其是中国充满信心。他同时表示,最初由AgResearch(新西兰农研所)进行的检查显示存在肉毒杆菌,“所以我们没有其他选择,不能冒任何风险”。这几天,Theo Spierings正在中国出差,忙着修补与中国的关系。  
  “肉毒杆菌”风波对新西兰的影响是全方位的,“警报解除”也让从事各类国际贸易,尤其是新西兰和中国之间贸易的出口商们松了口气。一位业内人士说,“现在我可以理直气壮的告诉我在中国的合夥人,新西兰的产品是值得信赖的。也许100%纯净的确有点夸张,但那也是一个言之有据的噱头。”  
  坊间还有一种说法,“肉毒杆菌”事件也许会让新西兰“因祸得福”,“宁愿受损失也要召回,这证明了我们对於食品安全负责任的态度!”  
  然而,事情真的就是那麽简单吗?有时候,理想化过了头就是天真。“乌龙警报”解除,我们真的能松口气吗?  
  贸易部长Tim Groser表示,恒天然集团最初的检测结果对新西兰来说“十分难堪”,新西兰在全球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原本一直是“资源纯净、食品安全”。他在接受新西兰电台采访时说,这一事件已经带来相当严重的後果,“我们需要得到合理的解释,这样的事情究竟是怎麽发生的。”  
  中国是恒天然最重要的市场,也是新西兰最为看重的贸易夥伴。在中国消费者的心目中,新西兰的形象原本极佳,这种印象不仅局限於奶制品。然而,一次“乌龙警报”改变了很多东西。  
  在“肉毒杆菌”事件发生後,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人民日报等中国最重要的官方媒体对此“密集报导”,加上中国民众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集体“恐慌”,更因为如今正在中国积聚发酵中的“民粹”情绪,“肉毒杆菌”事件在中国被放大了无数倍。即便在已经“水落石出”的今天,人们对此依然充满疑问。
  有意思的是,当初大篇幅报导,就差把“肉毒杆菌”掘地三尺的中国媒体,在事件被证实是“乌龙”後只花了极少的笔墨,极少的版面,做了轻描淡写的澄清。在中国,业内人士认为,新的检测报告可以减轻恒天然的“恶名”,但要挽回其形象不太可能。截止目前,中国国家质检总局也没有解除叫停进口恒天然原料的禁令。更有甚者,不少中国民众,甚至是已经生活在新西兰的华人,对於新的检验结果依然是“疑窦重生”:  
  “这会不会是新西兰政府公关後的结果啊?”;“新西兰在下很大的一盘棋,先是谎报,後是乌龙,他们究竟想干什麽?”;“天下乌鸦一般黑,反正我就是不相信”!  
  类似这样的“阴谋论”,比比皆是。  
  很多时候,信任积累起来很难,摧毁却只需要一夜之间。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至少在中国,事件对於新西兰的整体形象已经造成了严重伤害,短时间内难以修复。
    
  需要解答的疑问

  首当其冲,恒天然全球召回的决定是对的吗?  
  不得不说,这也许是恒天然在整个事件中做的为数不多的正确决定。尽管後果一定会很严重,但在当时将实情公诸於众,是一个负责任企业的不二选择。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主动公开总好过被动揭穿。如果最终因为某个幼儿因为食用相关产品产生严重後果而导致事情曝光,那恒天然高层们甚至面临牢狱之灾,新西兰也将“名誉扫地”。  
  但是,这只是恒天然“被逼到墙角”时不得不做出的决定。上周末,电视一台Q&A节目的嘉宾,以及本周三专栏作家Fran O’Sullivan在英文先驱报撰文,提出了更多疑问。问题不仅提给恒天然,也提给新西兰整个国家:
  一、为什麽恒天然会让细菌出现?
  肉毒杆菌也好,任何什麽杆菌也罢,难道不是应该在食品中被杜绝的吗?尽管没有“致命威胁”,但生孢梭菌孢子这种往往和腐烂联系起来的细菌总不是什麽令人愉悦的家伙。不难看出恒天然管理层的轻率和傲慢,也许肩挑一国经济让他们感觉良好,也许订单大量增加让他们应接不暇,无论是不是肉毒杆菌,恒天然管理层都难辞其咎。    
  二、为何恒天然没有第一时间放弃产品?
  如果现在去问恒天然任何高层,他们一定非常後悔没有在去年三月份第一次发现管道被污染後,就放弃所有疑似受污产品。38吨乳清蛋白也许值不少钱,但和恒天然如今面临的问题相比不值一提。食品安全无小事,尤其是事关婴幼儿食品,既然管道被污染了,管它有没有细菌,是什麽细菌,为什麽不直接在第一时间就丢掉它们?在这之後仍然有相关产品被销售,甚至有学校拿这批乳清蛋白做课堂实验,恒天然冒的险会不会有点太大了?    
  三、为什麽恒天然要花那麽长时间完成检验?
  事实证明,美国实验室只用了差不多一周时间就得出结果:那不是肉毒杆菌,是生孢梭菌孢子。与之相对应的是,恒天然和AgResearch检验时所花的时间实在太长了。此前有解释称,肉毒杆菌和生孢梭菌孢子很难分辨,必须花时间去培养、分析。但既然美国实验室可以做到,AgResearch(新西兰农研所)为什麽不行?是设备问题还是人员问题?    
  四、AgResearch的错误如何解释?恒天然为什麽没有将样品送往其他检验机构?
  在被证明是乌龙之後,恒天然和初级产业部都在为AgResearch辩解,称当初在他们那里送检的样品中的确验出了肉毒杆菌,这也是他们不得不启动召回的理由。但问题是,其他机构检验的195份样品中都没有检出肉毒杆菌,AgResearch当初检出的肉毒杆菌又从而何来?我们很想知道恒天然在送检的时候是如何和AgResearch沟通的?更重要的是,新西兰恐怕不只一家检验机构,再不济还有塔斯曼对面的澳洲,面对可能存在的致命细菌,恒天然为什麽不在第一时间将样品送往多个机构?现在看起来,这明显是更稳妥的安排!    
  五、新西兰的科研投入亟需提高?
  无意冒犯,但195:1的结果不得不让人怀疑:AgResearch当初的结论是错的。这个错误让恒天然和新西兰付出了沉重代价。当然,失误总是难以完全避免的,而对一线的科研人员也无需太多苛责,但新西兰作为一个农牧业大国,相关领域的科研检验水平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分析人士认为,AgResearch乃至初级产业部最近几年因为削减开支,关停并转了不少机构,砍掉了一些工作岗位,减少了部份科研经费,这些举措都不可避免对新西兰的科研检验水平造成了影响。上周末在Q&A节目中,奥大政治学者Raymond Miller博士就直言不讳的指出,这几年新西兰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对於科研方面的投入和拨款都太少了,而现在,我们正在为此付出代价!!
(责任编辑:新西兰 XinXiLan)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