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潮流速报(新西兰特产网) www.XinXiLan.Tech 用心提供新西兰的各种资讯,想要我们帮您找什么,点这里告诉我们!

新西兰特产:旅游景点,移民+留学,新西兰蜂蜜,奶粉,红酒和保健品

当前位置: 新西兰特产 > 新闻 >

新西兰东区“鬼屋”命运彰显古建筑保护困局

时间:2012-11-29 00:00来源:新西兰 先驱报 作者:New Zealand 点击: N

  通衢大道上的这座房屋和周围环境格格不入,内部也满是涂鸦,破落不堪。而“文物保护”的大帽子则让这间大屋“生人勿近”

  你家的房子可能“被文物”化

  作为一个移民国家,纽西兰的历史虽然可以追溯到毛利人刚刚上岛的年代,但是具有历史意义的文物还大都非常“年轻”,以至於一些有年纪的普通民居也“被文物”了,“幸运”地成了历史建筑。
  房价上涨必然带动新一波的分割、建房热潮,光奥克兰就有数千座“具有文物价值”的房屋面临被拆除的命运,以便为新房子腾出建地,为此奥克兰市议会正在考虑修改法规----如果屋主想要拆除被纳入保护范围的旧房,他们必须证明该房子的确属於无法修复之列。
  拟议中的新规定以澳大利亚布里斯班的地方法规作为蓝本,适用所有建於二战之前的房子。一旦法规通过,所有此范畴内的房子要拆除或者移走前必须首先进行公示。新的规定将影响到很多屋主。
  导致市议会作出这一考虑是一系列的“文物建筑破坏事件”以及由此引发的争议,例如位於Freemans Bay的Paget St 18号房子的去留就颇具争议性----市议会一名管规划的官员反对拆除,而一名咨询师却支持拆除这座房子----标准在哪里?
  新规如果通过,目前位於市中心近郊区域、Devonport、Birkenhead和Northcote的特色建筑区域中就有23,344座房子受其管辖,在奥克兰的其它地区还有几万座二战前的房子一下子就具有了“历史意义”,成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奥克兰副市长Penny Hulse说针对拆除旧房的法规是拟定中的新的城市法规的一部分,她说市议会中有人支持这项新的规定,但同时也要考虑城市长远规划和提高城市建筑密度的发展方向。
  布里斯班历史建筑保护法规的“幕後推手”,保守派建筑师Peter Marquis-Kyle本周访问了奥克兰,这也提高了奥克兰市议会对这个问题的重视程度。

  “超级奥克兰”
  继续效仿“超级布里斯班”

  Marquis-Kyle在奥克兰会见了市议会议员、官员和历史建筑保护团体,他说布里斯班法规的缺陷是不问青红皂白所有的老房子一律不准拆除,他说:“大家争论的焦点从为何要保护某一座老房子变成了为什麽某座老房子允许被拆除。”在布里斯班,只有当某座房子实在残破不堪时才能被允许拆除,并且公众有权对此发表意见。
  奥克兰的历史建筑保护团体一直在游说市议会采用布里斯班的历史建筑保护法规,其发言人Sally Hughes说奥克兰的政治人物应该更好地担负其保护历史文物建筑的责任,业主要拆除这类房子,必须先证明这座房子的确是“无药可救”了。
  Hughes说:“布里斯班通过该法规时天没有塌下来,在1993年这是一个非常大的事件,但放在今天则是一个非常理性的选择。”
  主持有关历史建筑保护讨论会的市议员Sandra Coney说保护历史建筑与城市“集约化”之间的确存在着不可调和的冲突,而拟议中的法案在协调双方关系方面跨出了具有正面意义的一步。
  市议会尚未最後界定老房子的“年龄分界线”,选项可能包括“1940年”和“1944年”。

  东区“鬼屋”的困境

  老建筑是一座城市的名片,保护了文物建筑也就留住了一座城市的进化脉络,然而“一刀切”地划定一个年限虽然看上去更加公平,却同时会带来更高的经济和社会成本:一方面会产生出大量“郁闷”的屋主----我这个房子怎麽算得上文物呢?另一方面也必定推高房地产开发成本。
  在奥克兰东区就有一座神秘的“文物建筑”,它位於东区主路Ti Rakau Drive的繁华显要位置,周围是密集的商业和居住区。驾车路过的人都会很诧异地发现在一大块空地上孤零零地竖立着一座看上去比较有些年代但门窗残破不全无人使用的大房子,这并非一块政府保留地,在寸土寸金的奥克兰,这块近8000平米的地空在那里简直可被视为“暴敛天物”。
  这个物业到底是什麽来头?一篇名为“奥克兰鬼屋”的博文给人们揭开了部分谜团,这座房子名为Guy Homestead,也被称为Saidia House,建於1898年,最初它属於一个面积为210英亩的农场,以後逐渐分割成小型农场,最後的奶牛农场直到1986年才结束经营。从1923至1982年,Huntingtong Park住户Graham Guy居住在这座房子里,之後他的父亲购入从Guy's Rd至Harris Rd之间的土地。
  Graham的父亲於1956年去世,他的土地在1994被出售给开发商建设了现在的Huntington Park住宅区。1983年,Manukau市议会买下了这座房子及周围的2英亩土地,用於拓宽Ti Rakau Drive,市议会又在1997年出售了该物业,之後该物业几经易手。除了商业外,附近还有工业区,因此该地块本来可以有多重用途,而现在这座房子却成了鬼屋,而且“不能碰”。背後的原因是这块地和其上的房子受到“历史古迹基金”的保护,房子不得移走,并且整修时要做到“修旧如旧”,不得破坏房子本来的建筑设计风格。
  这座房子所在的地块属於居住区划,其所在的地块附带另外一个限制,那就是不能分割;如欲改变地块用途则需投入不菲的资源来申请资源许可----这两条限制令紧紧“锁”住了这个物业,同时该地块不小的面积和所处的地段令其商业价值高达350万加GST,所有这些因素导致如今这个物业成了一个“摆设”----问题是它其实还在影响市容,除了房屋本身由於岁月的侵蚀在日渐衰败,人为的涂鸦破坏令其内部变得惨不忍睹,再结合其100多年的历史可以演绎出来的“故事”,这座房子真正成了人人避之而不及的“鬼屋”,网上甚至流传说装修行业中已经将其视为带“邪气”的物业,难怪有些网友戏谑地提出了带点迷信的观点:人不去住,其它东西就会进驻。

  作为一个年轻的国家,纽西兰对於自己国家相对短暂的历史表现出的尊重令人感动,但是对於诸如Guy Homestead这样的“文物古迹”应该如何处理?由业主自己耗资进行修整吗?显然不现实,因为这并不能给业主带来什麽商业价值;同样市议会也没有财力和权力来整修这些房子,毕竟大部分房子都是私有财产。市议会可以简单地利用地方法规来迫使人们保护古旧建筑,但这就会产生出诸如Guy Homestead这样的“鬼屋”。当市议会只负责颁布限制令,业主就不得不“静观其变”:要麽市议会修改法规,要麽等待有朝一日这座房子轰然倒塌或者变得“不可修复”。位於市中心的Palace Hotel因为装修而成危房并导致其被拆除的事件不也不了了之了吗?装修造成的破坏是否就导致这座建筑彻底“不可修复”了呢?反正市议会当时以完全的理由将其拆掉了。
  可怜的Guy Homestead就像一位受尽病痛折磨且不被子孙待见的垂垂老人,没有人出手援救,又不能施行安乐死,大家都静待着“终於可以长舒一口气”的那个时刻的到来----现实就是这样的。
(责任编辑:新西兰 XinXiLan)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