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潮流速报(新西兰特产网) www.XinXiLan.Tech 用心提供新西兰的各种资讯,想要我们帮您找什么,点这里告诉我们!

新西兰特产:旅游景点,移民+留学,新西兰蜂蜜,奶粉,红酒和保健品

当前位置: 新西兰特产 > 新闻 >

如何讀好研究生——写给新西兰的华人学生(

时间:2011-10-29 00:00来源:新西兰 先驱报 作者:New Zealand 点击: N

  编者按:作者系新西兰奥克兰大学教授,材料系副主任,材料及纳米技术研究中心负责人。牛津大学博士,美国麻省理工(MIT)材料激冷实验室主任。研究领域包括纳米材料及纳米表面技术,轻金属合金(镁、铝、钛),氧化物薄膜及其他电子材料,高温超导材料等。2001年被选为新西兰皇家科学院院士(Fellow of Royal Society NZ),新西兰工程院院士(Fellow,IPENZ),中国国务院海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际薄膜材料学会副主席等。
  高唯教授撰写的此文,旨在结合自己多年来教学经验的一些心得,和广大有志於在新西兰就读硕士或博士学位的年轻人聊一聊如何在西方教育体系的学校里读好研究生,相信会对大家有所裨益。  

  3.研究工作及发表文章
  研究生课题一般包括以下的步骤:准备阶段,实验工作,结果分析,文章和论文。准备阶段又包括文献准备、课题计划制定及实验准备工作。我在这里希望强调文献调研的重要性。
  根据WIKI的统计,全世界有9000-17000所不同等级的大学,还有同样数量级的各种研究机构。每年有几百万的研究生及更多的研究人员在工作,如果你不做认真的文献调研,想出一个课题,就说没人做过,是很不负责任的。我们的研究生在开始阶段都要求做一个系统的文献调研,从了解一个大领域的历史和现况,到仔细地了解将要研究的课题及研究方法,这些都应该通过文献调研来完成。在写文献综述的同时,我们要求学生为该课题建立一个数据库(DATABASE),在学生3-4年的学习期间,数据库可以得到不断地补充和完善。在学生完成学业後,这个数据库应该留给小组或者其他学生。这样新学生就用不着从头做起,节约大家的时间。目前多数大学都要求硕士生一年完成,博士生3年到4年。用这种方法,可以提高效率,节约时间,学生同样得到充分的训练。
  关於制定计划,我想说明两点:第一点,经过文献调研及讨论,导师应该尽快地给学生指出明确的目标和方向,不要让学生自己摸索,糊涂半年一年,再来决定课题方向。现在研究生大多很年轻,刚从学校毕业,没有丰富的研究经验,大学对学制的要求又很严格,前面浪费时间,意味着後段匆匆结束。对学生,对课题都没有好处。如果这个研究生已有较丰富的研究经历(例如已有硕士学位),则应该尽量考虑新课题在他/她原有的基础上发展。
  计划的制定,工作面既不应该过分宽阔,使学生无法完成,或者每一部份都做不深,达不到论文的要求;又不应该过分窄小,使得一条路走不通,就只有推倒重来。计划应留有余地,“东方不亮西方亮”。做得不顺利中间有路可转,做得顺利有发展余地。这当然主要决定於导师的水平和科研经验。
  在实验方面,我也想说明两个问题:一是实验的设计要有可靠性,二是实验的结果要有足够的准确性。这两个问题有联系,但不是一回事。例如你设计的实验是要测定因素A对结果的影响,在你改变A时,必需保持其它因素一样。如果另一个因素B无法控制,甚至於B的影响大於A,你的实验就是做得再准确,其结果也没有意义。这就是实验设计的可靠性(RELIABILITY)。在实验设计可靠的前提下,我们要求结果的准确性或者叫重现性(REPRODUCIBILITY)。如果实验结果的重现性不好,说明你的实验技术操作或者设备有问题,这种实验结果也不可信。
  利用这个机会,我想强调一下科研道德的问题。我在奥克兰大学的这些年里,也遇到过若干次个别人作弊、剽窃,或处理实验结果不当,造成误导的行为。剽窃在西方大学里被认为是非常可耻的事情,往往会断送一个人的学术前途。引用别人的工作,即便是在综述部分,也有严格的引用规定。有时是因为学生对此不够重视,以为没关系,却犯了大错误。例如一位学生把最近学术期刊上的图表照片复制到自己的学位论文上,当作自己的实验结果。被发现後问他为什麽这样做,他说:“我自己的结果和这个结果也差不多,但是我的照片不那麽好看,所以用了别人的”。可见这位学生根本没有看到这种错误的严重性,由此断送了他的学位论文。
  下面说说写文章的事情。现在中国的许多大学对研究生答辩都有发表论文的要求,例如博士论文答辩前必需发表两篇收入SCI或EI论文。奥克兰大学没有明确规定,但是也鼓励研究生发表论文。我并不赞成这种硬性规定,因为这是大学不相信自己的老师和学生的一种表现。据我所知,牛津大学和麻省理工就没有这种硬性规定,因为他们不怕自己的老师和学生达不到应有的水平。然而现在全世界的学术界都非常注意学术论文。招聘教师、研究人员首先看的是已发表的论文。学生毕业後找工作,导师升级审评,都离不开论文和其它可以定量化的成绩。所以我们也不能抵抗这个大潮流。
  论文的质和量是一直有争论的题目。我想现在大多数人都同意不能走极端。粗制滥造、只求数量固然不对;要求十全十美,达不到顶尖杂志的水平就不发表,也不现实,质量不是一下子就能提高上去的。我在这里,想讨论一下“想”、“做”和“写”的关系。特别是对“写”,我觉得许多年轻的学生不够重视。
  我这里的第一个“想”主要是指思考和制定计划,前面已经提到,导师首先要帮助学生搞清楚要做什麽、希望达到的目的,及所应采用的方法。“想”不清楚是很难“做”的。“想”好了就应该是“做”实验。你如果不做,就不知道对不对。做了就应该有结果,有结果就可以分析,分析以後,就可以“写”了。这里说的“写”不一定是写出能够立刻投出去的论文,但你仍然不妨按照论文的格式和要求来写。我是说,写的过程实际上是分析结果、思考内在关系的过程。
  在写的过程中,你可能会发现(1)现有的结果不够完全或者不够清楚,需要重复或者再加实验;(2)有些结果很有意义,需要理解它的原因(即机制),对它进行解释,才能提高你的研究的水平,发表好文章;(3)有些现象很有趣,或者出乎意料,应该进一步研究,甚至引出另一个课题。这样学生就会看到,“写”不只是为了发表,它是研究的一个重要环节。
  我在这里强调“写”是因为我见到许多学生做实验非常积极,得到许多结果,但没有及时总结和思考,时间一长,结果积累得很多,自己也被搞糊涂了,有时会失去很好的机会。所以我建议学生们做一段实验後就坐下来写一写,想一想,遇到问题和导师讨论一次,不要自己一个劲地做下去。

  (未完待续)
(责任编辑:新西兰 XinXiLan)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