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潮流速报(新西兰特产网) www.XinXiLan.Tech 用心提供新西兰的各种资讯,想要我们帮您找什么,点这里告诉我们!

新西兰特产:旅游景点,移民+留学,新西兰蜂蜜,奶粉,红酒和保健品

当前位置: 新西兰特产 > 新闻 >

新西兰单则易折 众则难摧

时间:2015-09-03 00:00来源:新西兰 先驱报 作者:New Zealand 点击: N
  编者按:
  今天,中国政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举行盛大纪念活动,远在异国他乡的华侨华人也为祖国的兴旺发达额手称庆。抗战期间,很多海外华侨华人曾为祖国的抗日救亡出钱出力。也许您还不知道,当时新西兰华侨华人的人均捐款居世界之首。您是否会问,这样的义举是在怎样的历史环境下做出的?早期来到新西兰的华人为争取自己的合法权益付出了怎样的努力?最近面世的一本新书也许能带您走入历史幽深的隧道:Turning Stone into Jade: The History of the New Zealand Chinese Association(《雕石成璧——纽西兰华联总会史》)作者:David Fung(冯智伟)

  6月30日,《雕石成璧——纽西兰华联总会史》作者David Fung(左)与Esther Fung(前中)和此书项目经理Liz Ngan(右),以及纽西兰华联总会Horowhenua-Kapiti分会会长George Sue在北岛的Levin参加此书的推介会。(Liz Ngan供图)

  2002年2月12日,海伦‧克拉克总理代表新西兰政府就历史上征收“人头税”一事向华人正式公开道歉,时任民族事务部部长George Hawkins也在场。(资料图片)  

  1937年9月26日,新西兰15个地区的华人代表在惠灵顿举行了“纽丝纶全属救国代表大会”,并成立了纽丝纶华侨联合总会。(资料图片)

  为纪念反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新西兰的华社也在举行各种活动。中国驻克兰总领事牛清报曾在多个场合指出,抗日战争期间,新西兰华侨华人为祖国救亡运动所做的捐款人均额居世界之首,相当于当时每130位新西兰华侨华人捐出的钱就足以购买一架执行“驼峰航线”飞行任务的美国最先进的战斗机。
  也许有人会以为,那时的新西兰华人生活水平普遍较高。事实果真如此吗?
  全新西兰最大的华人组织,纽西兰华联总会,近日推出了一本新书,《雕石成璧——纽西兰华联总会史》,笔者从几位有关人士那里了解到此书的背景。

  捐款义举

  150年前的1865年,新西兰南岛的奥塔哥商会邀请当时在澳大利亚淘金的中国矿工来开采奥塔哥金矿的尾矿。这可算是华人来到新西兰有记录的开始。
  早期华人大多来自广东省,几乎没有女性。直到1936年,新西兰人口普查结果还只有2943名华人,占当时新西兰总人口的0.19%。
  而就是这几千名华人,做出了了不起的贡献。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标志著日本军国主义正式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两个月后的9月26日,新西兰
  15个地区的华人代表在惠灵顿举行了“纽丝纶全属救国代表大会”,并成立了纽丝纶华侨联合总会(New
Zealand Chinese Association,简称NZCA)。
  此前也有一些华人社团在新西兰各地成立,但NZCA是第一个,也是迄今为止唯一的全国性华人社团。NZCA成立的最初目的,就是参与祖国的救亡运动。而采取的措施,在今天的人看来有点不可思议。
  NZCA宣布,所有在新西兰的华人都是其成员,并为祖国抗战征收“长期额捐”——所有有工作收入的华人必须捐出其收入的10%,雇主则要捐出10先令。
  NZCA的记录显示,到1946年7月30日为止,从NZCA各分支收到的捐款总计230,920新西兰磅(New Zealand pound,1967年纽币实行前的货币),相当于2013年的18,380,768纽币
  Liz Ngan(颜美杏)是《雕石成璧》一书的项目经理。
  谈到当时新西兰华侨的捐款额,她也非常吃惊——当时很多华人不得不到处借钱交纳高昂的“人头税”才能来到新西兰。
  “经过政府多年的抑制措施,当时新西兰华人处于最低谷,人数只在3000左右。但是几乎人人都有妻儿困在战乱中国。那时的华人有非常强的民族精神、爱国主义。”她分析说。
  “当时的感觉就是,我们华人站起来的时候到了。”
  颜美杏从祖母那里听说了很多家族的故事。她的曾祖父在1880年代从广东来到新西兰,后来在惠灵顿安顿下来,做种子生意。在做这本书当中,颜美杏惊喜地发现,她的曾祖父、叔父等都在NZCA等早期的华人社团里十分活跃。
  但更重要的是,她一点点拼接起祖辈的生活经历的同时,也看到了更广阔的时代背景。
  颜美杏说,她小时候经常受欺负,而家人总叫她低头隐忍。从这本书中,她看到了当初华人生活在怎样的一个充满敌意的社会,不得不随时保持低调,这是一种谋生的本能。
  颜美杏说,做这本书最令她触目惊心的是反华法律,直到1965年,《反毒品法案》才结束警方不需要申请搜捕令就进华人家里搜查毒品的历史。
  “当年的新西兰是个‘模范英式社会’,努力阻止非白皮肤的人到来。今天,新西兰已经意识到自己是个亚太国家,不再依赖于欧洲。”颜美杏说。

  未能谋面的作者

  非常遗憾的是,此书作者David Fung(冯智伟)先生已于7月23日故去。当时冯先生正在坎特伯雷推广此书,因心脏病突发去世,享年81岁。
  7月31日,冯先生的追悼会在惠灵顿隆重举行,200多人到场。大家回忆起他为华人社区做的各种贡献,以及他对高尔夫和音乐的爱好。
  “只有他这样非常耐心的人才能从那么多的史料中整理出清晰的脉络,我著手这个项目时他已经写了几百页的书稿。”颜美杏说。
  Harvey Wu(吴义源)曾于1996至1999年担任NZCA主席,是他找到冯先生编撰了此书。
  吴义源说,NZCA多年来积累了一大批中英文档案,而且了解史实的老人也越来越少,整理这样一本较为完整的史书越来越紧迫。
  1950年,16岁的冯智伟随家人来到新西兰,成为一名脑科医学专家。1990年代,他曾参与了要求政府为“人头税”道歉的漫长过程。吴义源曾跟冯智伟多次谈到写此书的想法。
  “他对写这本书非常热情,难得找到这样一个精通中英文读写的人选。”吴义源说。
  2002年,新西兰政府为“人头税”公开道歉,并设立“华人人头税遗产信託”,用于传承中华文化,为这本书提供了急需的资金。
  在冯智伟为这本书埋头数年做研究的同时,吴义源也请来更多人加入这项工作。颜美杏说,开始她还以为半年就能完成,谁知一下做了两年半,做研究、找图片、调整结构、润色文字、与编辑沟通、设计等等。
  “这本书是年轻一代华人和新到的华人了解早期华人历史的好工具。”吴义源说。

  有了妻儿才算扎根

  吴义源的祖父在1900年代就来到新西兰,父亲13岁时到来。而他的姨母则在1930年代来到新西兰,母亲来的更晚。1936年人口普查时,华人不到3000人,仅17%为女性,这是因为政府一直极力阻止华人群体扩大,1925年乾脆彻底禁止任何华人女性来新西兰。
  吴义源说,早期的华人劳工吃苦耐劳,梦想著有朝一日衣锦还乡,而中国的枪炮声震碎了这样的梦想。NZCA成立后所做的另一件大事就是呼吁政府,允许华人的妻儿离开战乱中国来新西兰避难。政府终于同意了此事,并规定了极为严苛的条件。
  抗战结束时,NZCA再次要求政府允许这些华人女性和儿童留在新西兰。1947年,政府给249名华人妻子、244名华人子女,以及437名抗战期间出生在新西兰的华人子女颁发了永久居留证,这标志著华人终于在新西兰扎下了根。

  纠正历史的错误

  1996年,有註册会计师背景的吴义源赢得了大家的信任,当选NZCA全国主席。那个时期,NZCA确定了每个分会在全国大会里都享有平等一票的制度,这和其它一些改革措施使NZCA成为一个现代意义上真正的全国性华人组织。
  “NZCA不是一个政治组织,它代表华人与政府沟通,为华人谋福利。”吴义源说。
  在这方面,争取政府就“人头税”一事道歉并成立信託可以说是NZCA和其他华人社团取得的非常重要的成就。
  从华人劳工到来时起,新西兰政府就对华人严加控制。如1881年的《华人移民法》就规定,每条船上每10吨货物只准带入一名华人,而且每名华人必须交10新西兰磅(约合2013年的1649纽币)“人头税”(Poll Tax)。
  这个规定后来一再提高,1896年时到了每200吨货物可带一名华人,每人交100新西兰磅(约合2013年的18390纽币)。“人头税”直到1944年才终于取消。
  1991年,新西兰历史学家Nigel Murphy(麦礼祖)向冯智伟提到加拿大华人要求政府对1886年实行的“人头税”道歉的事,他们向NZCA提出了在新西兰发起同样活动的想法。1994年,麦礼祖受NZCA之托
完成了《新西兰人头税报告》。
  吴义源回忆说,有一次,他见到时任民族事务部部长George Hawkins,问他有没有听说过“人头税”,部长说没有,吴义源就把这份报告和其它资料送给他。
  Philip Burdon曾于1981-1996年任国会议员,内阁部长,是新西兰亚洲基金会的两位创始人之一。他曾大力帮助NZCA和其他华人团体就人头税一事寻求正义。
  Burdon称那段早期历史为“新西兰历史上最令人生厌的时期,展现出欧洲式傲慢的极致”。他说,当时英国在全世界的优越感在新西兰放大成为“人头税”等歧视政策。
  “作为一名新西兰人,我感到有必要修正这种错误。”Burdon说。
  正是在华人和社会各界的积极推动下,海伦‧克拉克总理终于在2002年2月12日代表政府就“人头税”一事向华人正式公开道歉。
  吴义源回忆说,当时大家认为政府还应以实际的形式表示诚意。越来越多的华人社团加入了与政府漫长的谈判过程,最后促成了2004年成立的华人人头税遗产信託。

  NZCA作用的演变

  Meng Foon是纽西兰华联总会(NZCA)现任主席,同时也是Gisborne市长。他说,NZCA现有14个分支,数千名成员,是唯一能够代表全新西兰华人的组织。
  在NZCA成立之初,各地方分支为无家可归的华人提供了栖身之所。“在这里可以见到新朋旧友,举办婚丧嫁娶,庆祝各种节日,或者发起募捐活动。”
  那时NZCA还举办过汉语学校,主要教的是粤语。而今天,随著越来越多说普通话的新移民到来,Foon认为老一代移民也有必要学说普通话。
  他说,NZCA为青年一代举办了很多活动,比如每年都要举办的青年领袖营、青年发展营等。盛大的复活节比赛今年也挪到了奥克兰举行。他还提到Going Banana大会,这是另一个讨论华人议题的活动,自豪地庆祝华人为社区做出的贡献。
  他说,《雕石成璧——纽西兰华联总会史》是NZCA关于新西兰华人历史系列丛书的一部分,总结了NZCA过去80年的历史。这里有很多关于NZCA地方分支的故事和会议解释,也有NZCA不同时期执行委员的个人故事。
  “ 我感谢他们(此书的创作团体)为NZCA、更广泛的华人和新西兰社区丰富的历史所做的贡献。”
  Philip Burdon认为,NZCA的重要性在于,当年代表整个华人群体发出声音,对华人融入新西兰社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早期华人的后代早已不再站在窗外往里看新西兰社会,他们已成为新西兰社会的一部分。”
  他说,近年新到的华人移民成立了各种组织,期望他们也能促使新移民融入社会。“当他们看到或经历种族歧视行为时,我希望他们都能勇于发声。我希望,新来的华人移民就像来自世界任何地方的移民一样,骄傲地作为新西兰人讲话。”
  “我们已经成为一个大熔炉,我们不能再容忍种族歧视的行为。”Burdon说。
  颜美杏说,今天的华人社区已经非常多样化,没有抗战时期抱成一团,统一发声,挣扎求生的必要了。今天,NZCA最大的挑战是新老移民语言不通,背景价值观也不同。
  “新老移民需要更多互动、讨论,毕竟大家有共同的文化根。”她说。
  “我们都是华人,共享中华文化。”吴义源说。 (责任编辑:新西兰 XinXiLan)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