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潮流速报(新西兰特产网) www.XinXiLan.Tech 用心提供新西兰的各种资讯,想要我们帮您找什么,点这里告诉我们!

新西兰特产:旅游景点,移民+留学,新西兰蜂蜜,奶粉,红酒和保健品

当前位置: 新西兰特产 > 新闻 >

新西兰让梦想走进现实—记基督城百思博(Bespoke Clothin

时间:2013-06-22 00:00来源:新西兰 先驱报 作者:New Zealand 点击: N

  陈永久和他的夫人张菊荣  


 

  由百思博承制的新西兰航空公司航空制服

  刚从基督城的飞机上下来,我不禁打了一个寒战。基督城已深具寒意,一股凉飕飕的风吹来,落叶撒满视觉可看到的每一个角落。
  汽车通过一条长长的巷子,停在了宽敞的停车场。迎接我的正是陈永久董事长及夫人张菊荣女士。陈总及夫人带我参观了他们制衣厂,一路参观下来,我很惊讶,像陈总这样的制衣厂在奥克兰都是少有,在人口没有奥克兰密集的基督城,这样诺大的一家制衣厂就更凸显它的规模和实力。
  陈永久先生到底是怎样的一位巨匠,又是怎麽实现这样一个大手笔的呢?这肯定不是天上掉馅饼。刚在陈总的会议室坐下,我就迫不及待地想解开心中的疑问。陈总说:“因为有梦!”

  有梦
  陈永久先生出生於上海,父母都是一流的裁缝,在父母的熏陶下,儿时的他就对服装裁剪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父母工作时,他总在一旁用心揣摩。1978年,他考入北京军校第六航空学院并学习驾驶军用飞机;1982年毕业後在河北保定成为空军飞行员;三年後因为裁军,他转业到了上海轻工业局一家香料厂工作。怎奈对服装制作的执着热爱和痴迷令他无法安於现状,他决定从事服装制作;那时他的父母不支持他的想法,便不愿教他做衣服的手艺。因为对制作衣服的执着热爱,他毅然决然在1985年辞职并求师於父母的一位老友,即上海着名裁缝马炳成先生。之後的几年,他曾专门为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和电视台主持人做服装。那时,在上海小有名气的他又把目光转移到了国外。

  寻梦
  1988年,为了实现父亲的愿望,为了向西方介绍一流华夏裁剪技术,他怀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倾尽其所有,只身一人,怀揣着一张单程机票,20美金,6双皮鞋以及自己的梦想,来到了上帝的御花园——新西兰。
  当飞机落在基督城时,他仰望蔚蓝的天空,心中既兴奋又惆怅。兴奋他终於可以追寻自己的梦想,可随之而来的惆怅却是那仅有的3个月的学生签证。与那个时候的中国留学生一样,不仅白天需要上学,放学後还必须四处寻找工作,不仅仅是补贴生活费,更重要的是需要续签签证以确保还可以继续呆在这里帮父亲圆梦,更重要的是追寻自己的梦。
  他舍不得任何一分可以省下来的生活费,舍不得买车票坐公交,更舍不得买自行车,硬是一家家走,一店店问,一户户敲。

  噩梦
  日子在继续,可工作还没有着落,身上却只剩下5元钱,这不就是人们常说的吃了上顿没下顿嘛。那是他终身难忘的一天,就连他口袋里最後的5元钱都用光了,那天也是他背水一战的一天,早晨他去了一个离家很远的地方(Rolleston),他看见一幢很阔绰的洋房,敲门後一位英国老人开了门。於是他用只掌握了不到英语四级的水平来同他交谈,问是否能为老人家割草剪树枝来赚取他的下一顿饭钱。老人家说抱歉,他们家的花园刚修好,於是他准备继续寻找下一家。刚走出几步,那位老人突然叫住了他说:“年轻人,我们的草坪虽然已修好,但我能从你的脸上看出,你已经是山穷水尽了。我能不能当做花园就是你帮我整理的,给你20元帮助你好吗?”他当时用颤抖的双手,感动地收下了老人递过来的20元钱,说了声谢谢就离开了。或许20元今天看来不算什麽,但我能感受到,那时陈先生接过的不仅仅是20元,他接过的是他一个善良老人家的同情和鼓励。
  他跑了两个小时跑到了New Brighton海边,对着大洋彼岸呼唤着自己的妈妈:“妈妈,你孩儿当初没有听你的劝告,现在已落到了这种地步。”他酸涩的眼泪,泉水般涌出,淌过那张绿色的纸币滴入膝下更加苦涩的海水。他似乎感觉到自己的人生已经走到了尽头。为了生存,他曾经差点成了一名黑帮的成员;为了生存,好几次徘徊在警察局门口,希望被突然冲出来的警犬狠狠地咬上一口,那样就可以藉机申请难民而继续呆在这里了。
  或许在此之前,他从来不知道人世间的痛苦到底有多苦,但是现在领悟到了,原来这就是痛苦,是绝望。绝望到只为生存,而不再执着於追寻自己的梦想。
  绝望之中他来到了市中心的大教堂,走到捐款箱旁,把那仅有的20元,把他最後的一切,连同最後的希望都扔了进去,然後低头祈祷:“上帝啊,我现在请求你的帮助……”
  回到家已是深夜,家里已没有食物,他空着肚子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是啊,夜晚的降临无疑是可怕的,害怕再也没有希望,再也没有明天。
  迷糊中,他突然觉得有一种强有力的、非常权威的声音传进了他的脑海:年轻人,你不必经常到我这里来,再这样下去你将会在饥饿中慢慢死去。你现在唯一要做的事是先掌握这个国家的语言,然後去发掘你身上的智慧和潜能,去开辟你自己的一条新的道路。你返航的船只已经销毁,你已没有退路,只能勇敢向前……”

  惊梦
  功夫不负有心人,终於在他第6双鞋就快磨破的时候找到了正式的工作,在一家服装厂专为戏院制作服装,从而站稳了脚跟。一年後,他陆续把父母和姐姐接到了新西兰,完成了父亲的愿望。可好景不长,1991年他所在的工厂倒闭,他又失业了。

  追梦
  面对困难他选择了创业,决定自己开工厂。创业伊始,一无资金二无设备,外加语言交流不如本地同行,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其创业之艰难可想而知。他买来4台旧机器,与父母和姐姐一起在出租房的车库里开始了创业之旅。每天干一些从外面工厂找来的零活以维持一家人的基本生活。即便如此,也无法持久。6个月後,市政府通知他必须停业,因为不允许有3台以上的工业机器在家里运行。万般无奈之下,他向几位朋友借了一些钱,租下了一间小厂房,以图扩大生产规模。屋漏偏逢连夜雨,1992年经济危机,新西兰各个行业都十分萧条。为了维持工厂的运转,他几乎走遍了新西兰的大小城市,到处去寻找客源。为了节省旅途开支,他有时一天要跑几个城市、访问20多家工厂和公司;有时甚至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只好在机场里喝几口冷水,等回到家里常常已经是深夜,饥寒交迫,经常奔波一天却一无所获,那种困境是难以表述的。为了能把工厂支撑下去,他曾经向贷款公司借高利贷支付员工的工资

  圆梦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经过2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工厂的发展有了起色。开始有顾客请他做样品订价格,有的甚至在5年以後才来找他做生意。
  竞争仍在继续,“有多少竞争也就有多少机会”陈先生道,“可是业务上的诚实和一诺千金远远是不够的,这里的每一位竞争者都可以做到,这已不再是独有的优势。作为中国人,我很自豪在那个时候,祖国和我留学前的经验成为了我最坚强的後盾。”他充分利用在中国的人脉,找到了面料,配饰等合适的供应商,有了价格上的优势;在中国的那几年让他掌握到了全面的制衣技术,并能精确的根据客户的身形及要求精准的掌握顾客的所需。无论是大客户还是独立客户,他都一视同仁。或许,能给客户带来印象最深的就是他超强的记忆力,他能记下每一位顾客的信息和需求。他能以最快的速度给对方一个报价。有一个客户曾这样说道:“衣服就是宠物,需要初期感情的培养,这样才能越穿越合身越舒服,可是陈先生的作品让我唯一一次的对这句话产生了质疑。他曾为我制作了一件牧师外套,第一次穿上去的感觉像是找到了多年的战友,有一种久别重逢的感觉。对,那不是一件衣服,那是一件艺术品。”

  守梦
  俗话说得好:攻城容易守城难。十年间,陈永久先生把Bespoke Clothing制衣厂发展成了一家有38名员工的新西兰大型企业。或许有的人会说:38人的制衣厂算大吗?是的,新西兰发展部(New Zealand the Ministr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界定新西兰的企业规模是以企业的雇佣人数和本国的人口基数为标准,凡雇员20人以上属大型企业,19人以下是中小型企业,9人以下为小型企业。
  1989年,新西兰一共有288家服装制造业;到了2010年就只剩下9家。而Bespoke Clothing服装厂就是其中的一家。在洋人的地盘,用十几年的时间击败了绝大多数的同行,跻身於该行业的前列,并成为新西兰各大银行职员制服,新西兰航空公司航空制服,新西兰全部私立学校的校服,麦当劳等许多快餐店制服的制造商,尤其是新西兰国家体育代表团参加2006年英联邦运动会和2008年奥运会的队服均出自他的工厂。
  “是呀!这需要多麽大的毅力和实力才能在新西兰守住这样一个白手起家的大型企业呀?”我不禁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要我一个人用十多年的时间来守着偌大的一个厂,那是多麽的枯燥乏味啊”,陈先生紧接道“如果说我是来新西兰圆梦淘金的,那这个厂是我追梦的第一桶金,而守梦却是靠我在新西兰找到的第二桶金”,他深深的望向陈夫人,而我也恍然明白了陈总幸福的源头:从访问开始至结束,陈先生拉着夫人的手就没有松开过!(吴昊颖供稿)
(责任编辑:新西兰 XinXiLan)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