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潮流速报(新西兰特产网) www.XinXiLan.Tech 用心提供新西兰的各种资讯,想要我们帮您找什么,点这里告诉我们!

新西兰特产:旅游景点,移民+留学,新西兰蜂蜜,奶粉,红酒和保健品

当前位置: 新西兰特产 > 新闻 >

新西兰忽如一夜春风來 “切糕”红透大江南&#

时间:2012-12-07 00:00来源:新西兰 先驱报 作者:New Zealand 点击: N

  岳阳公安警事12月3日在微博上声称处理了一件价值16万元的核桃仁糖果(也就是传说的切糕)纠纷:“村民凌某在购买新疆人核桃仁糖果时,双方口角导致肢体冲突引发群体殴打事件。事件造成二人轻伤,损坏核桃仁糖果约16万。天岳派出所将凌某刑事拘留,十六名新疆人员财物得到赔偿并被遣返回疆。”
  16万元一件切糕,这是什麽东东?比黄金还贵吗?这一消息迅即在全国范围内引发热议,一时间,众多网友跟帖,或回忆那些年吃切糕的经历,或吐槽切糕是检验高富帅的重要标准——你是否曾经也被“糕富帅”坑过?
  针对网上热议,12月5日岳阳警方回应称,经过调查,损坏切糕赔偿款总计15.2万元。包括切糕损失补偿、医药费、工具损失补偿、新疆籍商贩返程及误工费等4项赔偿,其中损坏切糕5520斤,价值96600元。据悉,赔偿款已由当地政府先行垫付。涉事的村民凌某正在拘押中,“12月3日发表的微博系工作人员操作失误,与实情不符合,一切以12月5日发布的通告为准。”

  网友齐吐槽
  “切糕”太欢乐


  米勒:这才是真正的“糕帅富”
  乐不思议:奥巴马宣布,超过万亿的国债将以二百斤切糕的形式归还中国
  phoenixli:以後谁要给官员送礼一律上切糕。
  李小钡:切糕恒久远,一斤永流传。爱她就送她二斤切糕吧。
  Excalibur:宁愿坐在切糕车上哭,也不愿坐在宝马车里笑。
  嚘崩脆鸡肉味:黄金万两不敌切糕一坨。
  Aspirin_Zhu:这是一个宝马车撞翻切糕车後,宝马车主弃车逃逸的年代。
  胡淑芬:现在看一个国家的财力,不是看黄金储备,而是看切糕储备。
  《史记-切糕传》:贩切糕者,多为西域人也。富可敌国。其业暴利,因有民曰:“一两五十,一刀三斤。”更有甚者曰:“一刀杨幂上床,两刀帝都买房,三刀兰博到手,四刀盖茨认娘”。故欧美人遇奢侈且无力购买,之物时大多惊呼:“哦,卖糕的!”

  “切糕”为什麽会这样红

  据介绍,“切糕”准确的名称是玛仁糖。这是一种新疆南疆维吾尔族人民采用传统特色工艺,选用核桃仁、玉米饴、葡萄乾、葡萄汁、芝麻、玫瑰花、巴丹杏、枣等原料熬制而成的民族特色食品。这一特色食品在和田地区已有几百年的历史。虽然由於食材的原因,玛仁糖并不是一种廉价的食物,但还远远没有达到网上议论的夸张价格。
  之所以人们认为切糕价格夸张,是因为切糕买卖有时涉及虚假利诱和强买强卖。一般情形是这样的:当顾客询问多少钱一斤的时候,商贩会说“5元”,故意造成单价很低的假象,但最後结账时,告诉你其实是“5元一两”;或者直接告诉你“5元一两”,但在切片过程中,罔顾顾客“少切一点”的实际需求,一刀下去,由於密度极大,动辄数百元,这显然严重地超出了街边摊在消费者心中的寻常定价。
  强买强卖的方式也有两种,第一种,在路边主动出击,拿着一小块有核桃的切糕请路人“试吃”并纠缠,如果你不幸吃了而又表露出不想买的意思,一群商贩便围上来,用言语或肢体动作告诉你不买是不行的;或者在路边等待顾客“上钩”,然後使用上述价格欺诈的手法,“切好不退”,同样用言语或暴力威胁手段,强迫顾客购买。
  如果把这种买卖称为一种骗局的话,那麽这也是一种“普世骗局”,不专属某一类人。比如早年间,中国的大城市常有那种叫卖“项链5元”,等你付钱时成了“1厘米5元”,稍一争辩就被围攻的骗局。

  “切糕”热背後的民族问题

  由岳阳公安处理的这起刑事案件,可能存在三个问题。其一,如何定损的问题。让大众哗然的首先是“价值16万元的切糕”,这是按照什麽标准确立的,是否只是参照了切糕商贩的一面之词;其二,既然是互殴,当事双方都该处罚,何以只处理一方,发生纠纷的起因究竟是“口角”还是“强买强卖”,如果是後者,为何未见处理新疆人员;其三,遣返16名新疆人员回疆缺乏法律依据,在孙志刚事件之後,中国政府已经废除了收容遣返制度。
  警方的模糊处理可能与“两少一宽”有关。“两少一宽”,即中共中央1984年第5号文件提出的:“对少数民族的犯罪分子要坚持“少捕少杀”,在处理上一般要从宽”。值得注意的是,此时正值公安部“严打”如火如荼时期。
  “两少一宽”政策违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基本原则,造成民族间司法地位不平等,使得对於少数民族的刑事犯罪难以处理,同时造成对少数民族中守法分子的逆向淘汰,降低了少数民族素质,使少数民族遭受“污名化”,加强了民族间隔阂,最终起到了挑拨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关系的作用。
  “两少一宽”的适用范围是根据稳定的要求来定的,很清楚,适用於刑事犯罪。例如偷窃,抢劫,贩毒等等,而这类问题,恰恰是“多数民族”人民所痛恨和抱怨的,警方的不作为、不敢作为无疑把本来纯粹的刑事案件拖向了民族矛盾一边。但是,“两少一宽”一旦涉及政治,就会立即牵动“稳定”那根筋,这时执行的原则就是从重从快了,此时得罪的就是“少数民族”。
  另一方面,网友应就事论事,而非不负责任的肆意扩大化。在这次的新闻跟帖中,聚集着大量针对新疆人(维吾尔族人)的地域攻击、人身攻击,因为很多言论非常恶劣。这种肆意扩大化属於那种“庸常的恶”,也就是说话的人轻松,觉得不过是一种调侃玩闹,但对听者可能造成严重的伤害。

  用多元化取代特殊化
  解决民族问题的不二法门


  全世界对弱势群体都有各种优惠和照顾,这多出於补偿正义——归还历史欠账和扶助弱者——文明的社会不该有被遗弃的人。所以对少数民族的照顾,应该归结於这两个原因,而不是因为你和我肤色语言不同,所以你就应该得到照顾。
  刻意突出人种的不同,是人为制造隔阂。因为“非我族类”本就让人有天然的疑虑,为何还要加强这种疑虑呢?
  对新疆人(维吾尔族人)的群体性污名化,并不是从“切糕”开始的。汉人一想到新疆人,他们随之被贴上的标签就可能是小偷、毒贩、切糕党、艾滋病及其传播者。而新疆人(维吾尔族人)一想到汉人,汉人也可能被贴上残暴、傲慢等标签,双方看到的都是对方最不堪的一面。仔细留意一下社会心理基础,不过就是对陌生人群的恐惧和不信任,或者用句老话概括,就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当然,这个“族”不一定非得是民族或族群,只要是生活方式与“我”迥异的、神秘而陌生的人群即是。
  在这方面,美国的经验值得借鉴。准确的说,美国是没有“少数民族”的,因为它本身就是一个移民国家,但在近二百多年里发展起来的世界上最大的一个移民国家。
  美国解决民族、种族矛盾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可以叫作“盎格鲁-萨克森化”,它的文化导向是明确地以强化盎格鲁-萨克森民族的传统文化为中心;第二阶段叫“熔炉”,主张族群之间彻底相互融合;第三阶段叫“文化多元主义”,主张、承认、容忍“亚文化群体”的存在。
  实际上,这三个阶段的变化线索就是:宣扬单一文化——主张融合成单一文化——承认多元、允许多元。这三个阶段的启示是,使用行政手段强制实行民族同化是不会成功的,在理念上要承认多元,在现实中,要为多元创造条件,靠发展、靠安定、靠融合才能根本地解决民族、宗族矛盾。
  弱势者调侃强势者是幽默,强势者调侃弱势者就是歧视。歧视制造仇恨,每个中国人都应该有杜绝歧视的自觉,既尊重他人,也避免作茧自缚。

(责任编辑:新西兰 XinXiLan)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